论语讲义

作者:李炳南

子张曰: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

此篇所记,都是孔子弟子的言论,第一、二两章就是子张之言。

子张所说的士,依皇侃疏以及诸儒注解,都是指在朝为臣而言。子张以为,须有以下四种操行,才能算是一个士人。

“见危致命。”士人遇见国家危难时,应该致命去挽救。致命即孔子所说的授命,就是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的意思。如宪问篇,子路问成人,孔子答语中有:“见危授命”一语。

“见得思义。”此义也是出于孔子。如季氏篇,孔子曰:君子有九思。其中有“见得思义”一语。又如宪问篇孔子答子路的话:“见利思义。”士人遇见利益等可得时,必须思虑是否合乎道义,合则取,不合则不能取。

“祭思敬。”祭是祭祀,无论祭祖祭神,所须想到的就是诚敬。如八佾篇:“祭如在,祭神如神在。”祭祀是五礼之一,士人如果在祭祀时犹不能诚敬,其余对人对事,如何能敬。所以祭祀必须思敬。

“丧思哀。”父母之丧,所须想到的就是哀戚。八佾篇孔子说:“丧,与其易也宁戚。”所以子张此说丧思哀。

“其可已矣。”作到了以上四事,可以算是士人了。

子张曰: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执德而不弘扬,信圣人之道而不笃厚,何能说此人有道德,又何能说此人无道德。

焉能为有二句,孔安国注:“言无所轻重也。”皇疏:“世无此人,则不足为轻,世有此人,亦不足为重,故云无所轻重也。”又引江熙曰:“有德不能弘大,信道不务厚至,虽有其怀,道德蔑然,不能为损益也。”竹添光鸿会笺说:“执德也,信道也,而不弘不笃,则未足为有执有信也,甚言不弘不笃之失耳。”江氏、竹氏解此二句,文义较顺。

子夏之门人,问交于子张。子张曰:子夏云何。对曰:子夏曰: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子张曰:异乎吾所闻。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

子夏的门人问子张,怎样交友。

子张反问,你的老师子夏说的是如何。

子夏的门人对曰,家师子夏说,可以交者,就和他结交,不可以交者,就拒绝他。

子张听了便说,这和我所闻的不同,我曾闻:君子尊敬贤人而又容纳众人,嘉美能力善者而又同情不能者。

子张举出他所闻的两句话以后,便说出他的看法。我若是大贤欤,对于人又有何者不能容纳呢?我若是不贤欤,人家将拒绝我,如之何由我拒人呢?

子夏教门人,交友要谨慎选择,子张则以宽容论交。二人都是学自孔子。古注大都兼取二说,并略加辨别而已。如集解包注:“交友当如子夏,泛交当如子张。”皇疏除解释包注之外,又引郑玄曰:“子夏所云,伦党之交也。子张所云,尊卑之交也。”

你现在所看的《论语讲义》只有小半章,要看完整版本请百度搜:总裁小说网 https://www.zongcaixiaoshuow.com 进去后再搜小说论语讲义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