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帝国3·煌煌盛世

作者:包丽英

古琴台坐落于龟山尾部,月湖侧畔,翠阁古桥,丹辉碧映。

相传古时俞伯牙在此鼓琴,钟子期从琴音中知其志在高山流水,二人遂成莫逆。钟子期死后,伯牙感慨知音难觅,随即破琴绝弦,终生不复鼓琴。后人有感于二人友谊,在此筑台以资纪念。

郝经、赵璧与宋右丞相府秘书监四品职事官宋京、鄂州守将张胜并肩登上古琴台,谈古论今,颇为投契。宋京对郝经的博闻强记十分钦佩,赞道:“郝先生满腹经纶,真乃匡世之才,不想蒙古国竟有先生这样的人才。”

“宋大人此言差矣。在我王忽必烈藩府,似我这等才疏学浅之辈,可谓车载斗量。”三十六岁的郝经指着赵璧说,“就说我们这位赵璧将军吧,看似温文尔雅,实则胆气不凡。他而立之年适逢蒙哥即大汗位,汗召其问以治道,将军进言要皇帝先清除近侧小人,蒙哥汗闻之不悦,却也无可奈何。事后忽必烈殿下对他说:‘秀才,你真浑身是胆啊,连本王也为你捏着一把汗呢。’是年,经殿下斡旋,赵璧受命‘总六部于燕’,负责主管汉地财赋行政。”

“那是什么官职,位居几品?”宋京感兴趣地问。

“总六部于燕就是行尚书六部于燕,相当贵国官阶从二品。”郝经耐心地做了解释。

四人行至曲折精巧的“琴台碑廊”,赵璧驻足欣赏着廊内的《汉上琴台之铭并序》和《伯牙事考》等碑刻,这些碑刻或细腻工整,或洒脱不羁,却无不遒劲有力。

赵璧不仅精于中原文化,而且通晓蒙古及畏兀儿文。此番游览古琴台,心中不免生出诸多感慨:“宋、辽、金木构殿宇,以佛殿为最多,均立于阶基之上,或单檐,或重檐,或小阿,或九脊顶,其结构方法多承唐代之遗风。楼阁大小虽悬殊,但式样大致相同,皆于下层斗拱之上立平坐,其上更立上层柱及枋额斗拱垣橡檐。古琴台则不然,其主体建筑是一栋单檐歇山顶式前加抱厦的殿堂,兼有唐风宋质。彩画精丽,金碧辉煌,檐下匾额上书‘高山流水’,倜傥俊逸。而堂前汉白玉筑成的方形石台,古朴典雅,使人睹物思人,仿佛伯牙仍在这里抚琴一曲。四周石栏,饰以浮雕,镌刻生动精美,掩映在湖光山色、疏林繁花之中,更显瑰丽多姿、风光明媚。”

宋京虽与赵璧、郝经谈古论今,心里却绝不轻松。

在受命与蒙军谈判前,丞相贾似道曾许他便宜行事,只要蒙军肯撤退,一切代价都在所不惜。他深知贾似道的性格,如果谈判不成,贾似道必然迁怒于他,届时,只怕自己性命难保。

其实,自忽必烈横扫江淮,兵临鄂州城下之日起,身兼两淮宣抚大使的右丞相贾似道便一面于暗中派遣心腹府吏宋京北渡长江至蒙营向忽必烈请和,一面率兵屯驻汉阳,全权指挥四川、湖广、两淮前线的所有宋军,并与鄂州守将张胜相互应援,全力防守。宋军在兵力上占有绝对优势,受贾似道节制的诸将又有着丰富的作战经验,因此,蒙军进攻鄂州之役屡屡受挫。但贾似道在防守的同时,仍不肯放弃与蒙古议和的打算,先后数次遣宋京赴忽必烈军中,提出以向蒙古称臣及交纳岁币等作为议和条件。当时,忽必烈以“处于进攻中的蒙古军如脱缰的骏马,一时难以驾驭”为由,拒绝了贾似道的和谈请求。

蒙哥汗战死钓鱼城的消息传来,贾似道兴奋异常,再次派遣宋京到忽必烈军前请和,答应割江为界,岁奉银绢各二十万两(匹)。忽必烈也一改昔日拒绝和谈的强硬态度,接受了宋方面的议和条件。而且,为尽可能完好地保存围攻潭州(今湖南长沙)的三千余名蒙古骑兵和一万余名蛮、汉军队,他特派赵璧、郝经进入鄂州城与鄂州守将张胜和宋京谈判蒙古大将兀良合台的撤军路线。

蒙古大举攻宋后,兀良合台奉蒙哥汗之命,率部攻入宋广西南道。连破横山寨、宾州、贵州、柳州等重要关隘,之后进入湖南。在湖南,蒙军受到宋军重兵围堵,兀良合台遂折向西北,攻破沅州、辰川,向东挺进,于十一月中旬渡过湘江,抵达潭州城下。潭州宋军二十万出城迎战,兀良合台以远征之师一万三千余人夹击破之。恰在这时,兀良合台获知忽必烈率军围攻鄂州以及蒙哥汗战死钓鱼城诸讯,遂围住潭州,派使者向忽必烈禀报军情。忽必烈当即遣蒙军三万相援。

如今,在古琴台,鄂州守将张胜、宋京与赵璧、郝经相对而坐,谈判切入正题。

赵璧率先拿出了他与郝经反复研究过的撤军方案。“我们拟定的撤军路线是:兀良合台部由潭州沿湘江北上岳州(今湖南岳阳市),逆水行舟直抵鄂州城下,与我东路军主力会师。其间,尚需贵方提供两千艘渡船和全部给养。”

张胜扶剑而起:“那不成!如若蒙军背信弃义,乘机南北夹攻鄂州,鄂州城岂不危在旦夕?我方当然可以提供渡船和军需给养,但兀良合台将军所部必须在鄂州城南二十里即下船徒步撤退,我军方可秘密让开一条通道。另外,按协议我方有监视护送权。”

“将军所言极是。为了表示我方履行和约的诚意,我将留在鄂州充作人质,将军以为如何?”郝经说完,不等张胜回答,又将话锋转向疲惫不堪的宋京,“宋京将军,按协议,议和应有宋右丞相贾似道在场。我与赵将军来贵处已有三个时辰,仍未与贾丞相谋面,此乃何意?”

宋京这段日子以来一直寝食难安。这次蒙宋议和因不能声张,所有的活动都在秘密状态下进行。他几次赴忽必烈帐殿,忽必烈均以礼相待,使他对这位英俊有为的藩王充满了好感。他觉得,忽必烈身上鲜有盛气凌人的架子,与他过去接触过的许多蒙古贵族大不相同……正走神间,突然听到郝经问他为何贾似道不来,不觉打了个寒战,头脑随之清醒了许多。

你现在所看的《蒙古帝国3·煌煌盛世》只有小半章,要看完整版本请百度搜:总裁小说网 https://www.zongcaixiaoshuow.com 进去后再搜小说蒙古帝国3·煌煌盛世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