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讲义

作者:李炳南

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遂行。

卫灵公问陈,就是向孔子问军阵作战的事情。陈,释文作阵。阵是后起的俗体字,经典仍作陈。

孔子不答复,只说尝闻俎豆之事,未学军旅之事,第二天便离开卫国。

俎豆,是祭祀等所用的礼器,即代表礼仪。军旅之事,就是军队作战的事情。郑注,一万二千五百人为军,五百人为旅。历代军队编制不相同,这是古代军队编制。

孔子到卫国,希望能够行道。卫灵公待孔子也很友善。可惜灵公只知讲求用兵,而不及其他。因此,灵公问陈,孔子便对以未学军旅之事,而且明日遂行。足见圣人不合则去,十分明快。

郑注:“军旅末事,本未立,不可教以末事。”

邢疏:“孔子之意,治国以礼义为本,军旅为末,本未立,则不可教以末事。”

竹氏会笺:“灵公一生错处,俱在礼教上,是时蒯聩出亡,公年老而无嫡嗣子,欲其修身齐家,夫妇父子之间讲求礼让,靖内为急,盖逆知其内乱将作,故为此言导之,正是夫子救时手段,欲使灵公深思而自悟之耳。”

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孔子在陈国遭厄,断了粮食,随从的弟子都饿得起不来。子路现出愠怒之色,但非由于饥饿而愠,而是为孔子行道行不通。他问孔子说,“君子亦有穷乎?”孔子答复:“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依何晏注,君子固然也有穷的时候,但不同于小人,小人穷则滥溢乱作。

孔子之答,足以令人平心静气,以道自处。

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孔子唤子贡说:汝以为我多学而识之者欤。

识,音义同志。识之,就是述而篇所说的“默而识之”的意思。多学而识之,是说博学而都默记在心。

子贡对曰:“然,非与?”

然,是子贡承认孔子多学而识之。非与,子贡反问孔子,我猜想的不是吗?

孔子说:“非也,予一以贯之。”我不是多学而识之,而是一以贯之。

里仁篇,孔子曾告诉曾子:“吾道一以贯之。”此处告诉子贡:“予一以贯之。”都是提示修道的方法。修道必须默而识之,就是明记不忘之意,但不能多学而识,要将所学的都默而识之,谁也办不到,如能默识一条,即能成功。这一条,就是曾子所说的“忠恕”之道。忠是诚诚恳恳的尽其在我,恕是原谅一切人。一以贯之,就是用忠恕之道来下工夫。忠恕出于人的本心,果然对待一切人都是忠恕,便是有道之人,也就能如孔子所说的志于道。古注解说“一以贯之”,意见纷纭,只作研究参考。

你现在所看的《论语讲义》只有小半章,要看完整版本请百度搜:总裁小说网 https://www.zongcaixiaoshuow.com 进去后再搜小说论语讲义在线阅读!